長期機構參訪心得
三軍總醫院 急診部住院醫師 何政軒
從進入醫學院開始,五年的醫學院生涯、兩年的醫學中心實習,接觸到的除了書本論文教導的知識,學長教導的臨床技巧,照顧的都是急性的病人,對於病人出院後續的照顧及處理,其實都很空洞。三總有出院準備小組(後文簡稱出備小組),當病人需要出院時,我們就會照會此單位協助處理,出備小組會先了解病人需要、家庭背景及社經狀況,再提供病人適切的出院處理。但是至於是轉護理之家?轉安養之家?轉中小型醫院?這三個單位,以我一個臨床醫師的立場,還真搞不清楚他的差別,長期照護中心(後文簡稱長照小組)更不用說了,錯誤地以為或許這些機構只是價錢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升級版吧?所幸在社區醫學訓練的這個期程,中心診所安排到『財團法人獎卿護理展望基金會』參訪學習,藉由杜敏世秘書長和沈仙萍護理師的詳盡介紹,才了解出備以及長照這一個區塊的工作,真的是個繁瑣又需要面面俱到的專業。護理之家的主管機關為衛生署,安養護機構則隸屬於內政部社福單位,主管機關不同,評核標準以及相關配套措施實行政策自然也有差異。出備小組就是在這些不同的單位之間,尋找一個可以讓病人出院有一個完善的照顧,而不是讓病人覺得他是在健保期限住滿被『趕』出院的。病人即使出院的時間,依舊有相當的醫療生活品質,這對醫院醫師來說,是減輕了很多病患再度求診的困擾,病人本身受到良好的照顧就有良好的生活品質,對於家屬而言更是可以放心的繼續自己的工作。
當天除了解說這些機構的差異,下午更是由沈仙萍居家護理師領軍實際走訪兩位接受居家護理的病人。第一位病人十年多前因酒精性腦病變導致長期臥床,陸續因為吸入性肺炎併呼吸衰竭插管送入加護病房,病況穩定後作了氣管造瘻後出院,在家裡面除了氣切管,另外就是鼻胃管灌食,照顧者為病人妻子以及一位外傭,十年多來始終如一,病人身上沒有任何一處壓瘡,這十年來也沒有再進過醫院,病人的翻身抽痰拍背,大小便等清潔護理都由這兩位偉大的照顧者一肩扛起,居家護理師每個月也定期的前往換管路、健康諮詢衛教、作病人的健康評估基本身體檢查。這真的非常了不起,有參與過臨床工作的都可以理解到這其中是多麼不容易,藉由居家護理師的教導,讓病人家屬有正確的護理觀念,也能真正的落實,不像一些不肖的照服員,畢竟不是自己家人,會趁機打混摸魚,最後受害的都是病人本身。病人藉由這種居家護理模式也可以住在自己經營一輩子最喜歡的家中,家屬也不用再為了探視甚至照顧病人而
於「家」和「醫院」兩頭奔波,對於醫院和病人而言,是一個雙贏的策略模式。
第二位病人則是長期糖尿病控制不好,三年前腦中風併半身輕癱,也因為多次吸入性肺炎插管住院,之後作了氣切,在家接受居家護理;我們到了現場,除了像第一位病人該作的醫療行為,居家護理師還會評估病人居家環境,因為病人而是具有活動力可以下床坐輪椅活動的,『她只是半身輕癱有氣切,並沒有被剝奪出外看夕陽的權利!』沈仙萍居家護理師如是說。我們建議家屬應該建議公寓管理委員會是不是可以更促進無障礙空間的設置,嘉惠更多行動不變的患者。
居家護理,不只是單純的一個『送府到家的換管服務』,又不是一個人體水電工,每個月就是拔管換管,這是一個很有深度的工作,要有相當的醫療護理專業,包含衛教和技術,更重要的是和整家人都作朋友,了解各個家庭成員的健康背景,因為病人連帶產生的心裡層面影響,以及基本的居家生活環境改善。如果每位出院的病人,都能受到如此完善的居家護理照顧,我想將來會再因為疾病本身照顧不良導致併發症而再住院的情形,一定會大幅改善,無形中節省了社會大眾的醫療資源,更是病人及家屬本身莫大的福氣!
留言列表